公交候车亭作为公交车停靠点,在道路交通中起着方便车辆停放、方便乘客识别车站、集中等候、安全上车等作用。虽然候车亭对于城市的景观、道路因素的设计是多样的,但是它的整体组合是配套的,包括场地标识牌、遮阳/雨棚、休憩座椅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候车亭逐渐附属广告灯箱、垃圾桶、自动售货机、智能监控系统、自动停机等多种功能配置,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庇护所生态圈”。面对各种各样的庇护所功能设计,候车亭设计的重点又有哪些呢?
一、候车空间大小适宜
公交候车亭要求具有防雨、遮阳、避雷、抗风等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设置车站顶棚。但在设计时,应注意不要对过往车辆和行人造成太大影响。根据相关规定,设置公交候车亭的人性道宽原则上应在3m以上,而防雨棚的宽度指定在2M以下,人行道5米以上的宽度才可以设置2M以上宽度的顶棚,候车亭顶棚设置同时确保能容纳2-3个候乘者的宽度(约1.5M)。
二、具有一定的辨识美感
采用候车亭与四周环境景观不同的处理方法,可标明车棚的位置。例如在候车亭周围街道中,设置一个高于周围景观的标志,在较宽的人行道上可采取将公交候车亭周围的行道树与其他街道树错位种植的方法。候车亭的设计必须在视觉上具有通透性,同时也应考虑从上而下的俯视效果,站点设置应易于识别不同类型的公交车车辆,应在色彩上有所区别,车站形式宜轻松、舒适,款式大方简洁,比例尺度适当。
三、与周围环境设施协调
候车亭周围,设置有防护栏、护路石等,公共候车亭防雨棚的设计如果与防护栏护路石配合不好,就会给整体景观带来繁杂混乱。这就需要两者在造型色彩上力求统一。另外,防雨棚与建筑护栏之间的距离,应以方便步行者的通行为前提。
四、错点设位规定
候车亭站点尽量设在公共交通线路沿途所经过的各主要客流集散点。在路段上设置停靠站是,上下行对称的站点宜在道路平面上错开,即叉位设站,错开距离不小于50米。主干道上,快车道上宽度大于或等于22米,也不可错开。在交叉路口附近设置中途站时,一般设在交叉口50米以外处。大城市车辆较多的主干道上,宜设于100米以外处。
五、符合各类人的候车行为和安全需求
候车亭作为公共设施,不仅满足正常人的行为需求,还要考虑特殊人群如老弱病残、儿童的需求。因此设置休息座椅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求有与候车亭整体风格相搭配的座椅设置。除此之外,站点指示牌字体清晰可辨,与之组合配套可设置垃圾箱、电话亭等,有残疾人轮椅上下的辅助设施等。
六、反应城市和地域环境特色
每个城市的候车亭设计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特点。城市庇护所的每一条线也要根据地域环境进行调整,使之具有不同而统一的风格。